上一页|1|
/1页

主题:拼房时代:学区房到底该不该买?

发表于2013-06-25

正值6月,中考和高考陆续结束,让刻苦读书的学生们又结束了一段接力赛跑。而又有一批家长为让孩子赢在下一段比赛的起跑线上,开始不惜人力、财力从各个方面做出准备。这些家长也一度在购置房产上不惜重金,前赴后继,最终炒热了学区房。显然先前的拼爹拼娘不足为够,拼房时代已经到来。然而即使是小康社会,拼房对大部分家庭来说还是不能承受之重,那么学生家长们是否该继续投入拼房的洪流,这学区房到底该不该买呢?

一部分人对此提出反对。认为就中国目前社会环境来看,浮躁、攀比成风,许多孩子的家长又盲目地将孩子的成长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不惜重金购置学区房,尤其是重点院校的学区房,所以忽略了自身条件和因素,一套房的背后藏着一个家庭的艰难与无奈。首先,目前大多数学区房处于较老的城区,房子比较旧,在户型、居住环境方面都不理想;其次,由于学区房热在我国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无论一二三线城市的学区房价格都会高于一般住宅,为不少普通家庭造成了经济负担。再者,也有一些学校并未实行“就近入学政策”,盲目购置学区房也并不能解决孩子上名校的问题。

当然学区房也得到很大一部分人的热爱,古有孟母三迁,重视教育早已作为中国的民族传统代代相传。而今,再苦不能苦孩子,也是爸妈再平凡不过的愿望。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已不是父辈儿时可比,孩子学习和进步从小就不能落后,上不了好的小学,就上不了好的初中,上不了好初中,就考不上好高中,好高中上不了就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那么以后的前途和幸福似乎都没了保障。所以拥有一套学区内的房子,让孩子就近上学,进入重点学校,无疑成了增加孩子竞争力的一大筹码。

学区房的确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就近上学省去了接送孩子的时间,对父母也很有利;其次学区房社区普遍文化氛围较好,且常设有相关的硬件设施,比如图书馆、食堂等。我本人也有子女,选定在大同富力城买房也是考虑到附近有附中和实验学校。

第三方态度:联系具体情境,理性看待学区房。

这里的“理性看待”是建立在不侵害孩子利益上的,而具体情境也指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境。换句话说,“客观拼房”、“理性拼房”才是最佳选择。

1、 搞清目标学校的政策。目前许多中小学采取免试入学或就近原则的方式,但在划分

“就近”的标准上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家长们调查清楚,是只要现居地符合即可,还是严格以户口所在地作为入学标准,不要盲目地购置或租下了学区房,却发现孩子仍在就近入学政策之外。

2、 选择非重点学区房。这类学区房并非全是老房区的旧房,且价格普遍低于重点学校

的学区房。理性看待学区房也是提醒家长认知名校应保持清醒头脑,买房考虑孩子上学家近对大人和孩子都是有益的,但只图名校只会增添家庭负担,同时父母受到的经济等各方面压力又会转换成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和要求,无形中反倒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不利于他们成长。

  我所选择的富力城临着两所学校但并非处于名校学区。因为这些年对孩子的教育经历使我开始质疑“赢在起跑线上”的意义,记得教学部一位专家说过,只有短程竞赛才需要赢在起跑线上,而人生从来都是一场马拉松,是不是应让孩子先适当保存体力,把冲刺留到成人阶段,避免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发表于2013-06-25

现在中国的房价已经非常大的风险的,呵呵。

发表于2013-06-25

现在的孩子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读书的,无奈。

发表于2013-06-25

才是现代年青人在房子问题上要父母给了,房子才会高。

发表于2013-06-25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房子孩子就会学习好了吗?

发表于2013-06-25

现在来关注下房价,希望也能选择到适合的。

上一页|1|
/1页